-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2020-4-2正式废止,中医药法于2017-7-1正式施行
- 2、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香港认可吗
- 3、内地中医学位香港认可吗?
- 4、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21修正)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2020-4-2正式废止,中医药法于2017-7-1正式施行 (一)

贡献者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推动中医药的繁荣发展,于2017年7月1日施行了《中医药法》,正式取代了2020年4月2日废止的《中医药条例》。疫情的爆发让中医药的价值日益凸显,各地方纷纷出台新的中医药政策,如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等地,北京、山东、贵州等地区也积极跟进,致力于提升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大力支持中医药教育,提升专业人才储备,同时鼓励国际交流,强化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医疗机构被要求提供中医药服务,特别提倡中医医院的建设和提升。社会力量被赋予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权利,但必须经过审批并遵循严格的管理规定。中医诊所需进行备案,从业人员需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中医药服务注重预防保健,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广告发布需经严格审查,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政府对中药材质量把控严格,制定高标准,鼓励种植养殖规范化,保护道地药材,并强化质量监测。药品生产与购进必须符合严格标准,保证安全和效能。
中药材经营商必须建立详实的进货记录,注明产地,以保证药材源头可追溯。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采取保护措施,支持人工种植和相关研究,同时允许乡村医生在执业中使用自种自采的中药,但传统炮制技术需得到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双重支持。
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自行炮制中药饮片,但需事先备案。国家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传统工艺的保护,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流程,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需获得合法许可,确保质量控制。
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聚焦于遵循发展规律,传承师承,科研机构则被赋予整理古籍和专家智慧的重任。有价值的中医药文献和秘方捐献将得到国家的科技创新支持,以对抗重大疾病的研究。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将中医药纳入医保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保障标准的完善。
然而,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如超出执业范围、未备案配制中药等,违规者将面临罚款甚至禁业。例如,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中医药和药品部门会进行纠正并处以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停止执业或活动,并五年内禁从事中医药活动。未按规定备案或配制中药制剂的行为,将按生产假药论处,广告内容与审查不符将被撤销并暂停一年内申请。
对于使用剧毒农药种植中药材的行为,将依据法律进行严厉惩处,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拘留。任何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行为,不仅要依法赔偿,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刑事责任。《中医药法》的附则规定,未明确事项参照相关法律,军队遵循军队规定,而民族自治地方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实施办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者有权开设诊所或在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该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香港认可吗 (二)
贡献者回答根据香港的《中医药条例》规定,欲成为注册中医者必须通过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中医组认可的中医学位课程,以及中医执业资格考试。这意味着,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中医课程,要想成为注册中医,都需要完成中医组认可的课程,并通过相关考试。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认可的中医课程包括香港的三所大学和内地三十所大学的共三十三个课程。内地所有对香港开放招生的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也被香港认可,因此,只要你在内地的任何中医药大学完成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你就可以回到香港参加执业考试,只要通过了考试,你就可以成为注册中医师。
对于内地学生而言,选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校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中医药学府之一,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而且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中医教育。该校的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中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还与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在香港执业的机会。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聘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中医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注重实践教学,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学生将有机会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和其他合作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课程得到了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认可,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实践机会。如果你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香港执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内地中医学位香港认可吗? (三)
贡献者回答据香港媒体报道,2012年内地高等院校对港生实施免试录取计划以后,每年有逾100人到内地修读中医。内地所有对香港招生的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均获香港认可。
根据香港特区法例第五百四十九章《中医药条例》,须完成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认可的中医学位课程,并通过中医执业资格试,才可申请成为注册中医。因此,无论学生在香港还是内地修读中医课程,都必须通过香港的中医执业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注册中医,而认可的包括香港三所大学及内地30所大学共33个中医课程,其中有十四所内地大学今年参与免试招生计划。
此外,内地所有对香港招生的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均获香港认可,只要在内地任何一所中医药大学完成五年制中医学位课程都可回港参加执业考试,衔接途径畅通。
据悉,目前内地设立二十多所中医药大学,专门开设中医相关学科,培训中医业专业人才,这些院校都设有大型的附属中医院,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设施。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其中的佼佼者,香港三所大学的中医教授不少都是聘自这些名校。
至于已在香港取得高级文凭人士,拟到内地中医药大学通过衔接课程取得中医学位,须了解“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对参加中医执业资格试者开出的基本要求――要在认可院校“完成五年全日制中医课程”,指引中强调,若未完成整个课程,即使取得学位,不一定符合资格参加执业考试,因此,可能要向“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查询,通过衔接课程取得学位后是否符合资格参加香港中医执业资格考试。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21修正) (四)
贡献者回答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生命健康权益,规范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患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按照调度机构的调度,在将急、危、重患者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救治前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以及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的交接活动。
本条例所称调度机构,是指受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调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
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是指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条件,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条例所称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是指具有急诊抢救能力,接收、救治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转运患者的医疗机构。第三条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的重要内容。
院前医疗急救与非急救医疗转运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非急救医疗转运不得占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领导,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实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区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持续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发展投入,保障本行政区域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要相适应。第六条市卫生健康部门主管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
区卫生健康部门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卫生健康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民政、公安、交通、教育、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关工作。第七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执业范围、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持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做好转运急、危、重患者的交接工作。第八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自觉维护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秩序。第九条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医疗急救公益性宣传,普及医疗急救知识,提高社会医疗急救意识。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内容,在专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支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第十一条鼓励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急救技术方法、设施设备等研究和急诊医学相关研究;支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使用先进医疗科学技术。
本市倡导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的推广和应用。第二章服务机构第十二条市卫生健康部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城乡布局、区域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交通状况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分布情况、接诊能力等因素,编制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统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布局,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设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应当符合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
现有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设置不符合规划的,由卫生健康部门按照规划组织调整。第十四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应当符合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明白了北京中医药条例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维衡众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