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晚婚晚育 (一)

贡献者回答晚婚是指女性年满23周岁,男性年满25周岁结婚;晚育则指的是女性在满23周岁后十个月的时间内生育。以下是关于晚婚晚育的详细解释:
晚婚: 定义:晚婚是指男女双方达到或超过法定晚婚年龄后结婚,即女性年满23周岁,男性年满25周岁。 社会意义:晚婚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通常与教育水平提高、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生活选择等因素有关。
晚育: 定义:晚育是指女性在达到晚婚年龄后的一段时间内生育。 生理与健康:从生理角度来看,晚育可能意味着女性身体更为成熟,但也可能面临一些生育风险,如高龄产妇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社会政策:为了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地区或单位会给予晚婚晚育的职工额外的假期奖励,如晚婚奖励假和晚育奖励假,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关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规定,晚婚晚育的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假期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假。 这些奖励假不仅适用于女性职工,男性职工也可享受,且在休假期间,其基本工资不得减少,劳动合同也不得被解除。 对于未休奖励假的女性职工,将按照其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晚婚晚育是现代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婚姻和生育选择,其背后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追求。同时,相关政策也为晚婚晚育的职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奖励。
我国提倡晚婚晚育是哪一年 (二)
贡献者回答我国提倡晚婚晚育的政策始于1973年。
具体解释如下:
政策起源:在1973年,我国提出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其中“晚”即指晚婚晚育。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推迟结婚和生育年龄,来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晚婚晚育的定义:根据该政策,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后结婚被视为晚婚。这一标准的设定,是基于对人口增长趋势的预测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考量,旨在引导人们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政策的发展: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1982年被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的内容也被进一步强调和巩固。这一政策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策意义:提倡晚婚晚育不仅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还能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推迟结婚和生育年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受教育、提升自我,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提倡晚婚晚育的政策始于1973年,并在随后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发展。这一政策对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长时间 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少天 (三)
贡献者回答下文是誉祥婚礼网精心整理的一篇关于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长时间以及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少天,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长时间
1、所谓“晚婚”,是指男方年满25周岁,女方年满23周岁 。达到条件的婚假在国家法定假期(三天)外另加20天婚假。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
2、所谓“晚育”,是指女方24周岁以后生育较好胎 女方:法定产假90天,24周岁生育较好个子女的为晚育加30天,剖腹产加15天。男方:已婚妇女晚育的,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
3、待遇
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4、超期不上班的 女方在规定产假满后未上班的,需出具医院方的病情证明,单位可按病假处理。
二、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少天
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三天)外增加婚假20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90天)外增加产假30 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奖金照发。农村人口中晚婚、晚育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予以适当奖励。
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根据《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生育调节之第十三条规定:
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提倡和鼓励公民晚婚、育,做到少生、优生、优育。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各推迟3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24岁生育较好个子女的为晚育。
不得违反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
夫妻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的,不得以此为理由再生育。
因此,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根据《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五章奖励与社会保障之第三十二条规定:
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三天)外增加婚假20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90天)外增加产假30
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奖金照发。农村人口中晚婚、晚育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予以适当奖励。
内容就是关于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长时间以及国家规定晚育产假多少天,如需了解劳务法婚假工资怎么算,就在誉祥婚礼网。
法律如何规定的晚婚晚育年龄 (四)
贡献者回答法律对于晚婚晚育年龄没有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具体说明如下:
晚婚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并未规定晚婚年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通常认为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但这一年龄界定并非法律强制要求,而是鼓励性、提倡性的。
晚育年龄:已婚妇女24周岁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享受晚育的前提条件是男女双方都须是第一次生育。如果其中有一方以前曾经生育过孩子,则不属于晚育。即便男方有孩子,女方虽然属于初婚并符合晚育年龄,但仍然不能算作晚育。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第一次生育,只要女方达到晚育年龄,男方即便未满25周岁,也可以享受晚育奖励。
晚婚晚育时间如何规定 (五)
贡献者回答晚婚晚育的标准:
1、晚婚的前提是双方都为初婚,如果其中一方属于再婚就不属晚婚;
2、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为晚婚;
3、晚婚晚育享受国家的鼓励政策,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
4、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
《人口和计生条例 》
第二十五条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条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奖励。
明白何为晚婚晚育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维衡众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