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抢婚是否是犯法行为,有哪些规定
- 2、彝族抢婚的传说
- 3、彝族为什么会有抢婚习俗?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抢婚是否是犯法行为,有哪些规定 (一)

贡献者回答抢婚在包含暴力行为的情况下是犯法行为。以下是关于抢婚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说明:
暴力抢婚构成犯罪:
如果抢婚过程中涉及暴力行为,将构成触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法律处罚:
触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行为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将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婚姻自愿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婚姻进行干涉。
综上所述,抢婚在包含暴力行为时,不仅违反了婚姻自愿原则,还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彝族抢婚的传说 (二)
贡献者回答彝族抢婚是当代彝族婚俗中的一种祝福形式,彝族人认为在新人的婚礼中没有抢亲是不吉利的,只有经过抢亲才会保证两人日后的生活事事平安。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文化。
彝族抢婚的传说
彝族抢婚是对新人的一种祝福,传说很古老的时候,鹤庆蜜息山上住着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魔鬼十分厉害,左手一指,天就会刮风;右手一指,天就会下雨;大嘴张开吐口气,天地间立刻黑雾滚滚,飞沙走石,雷电冰雹跟着来……最可恶的是,魔鬼把所有白彝女子,全部抢进它住的魔洞里去做它的媳妇。白彝部落的人们,千方百计同魔鬼斗。可是,魔鬼的魔力太大,总是斗不过。
后来,被魔鬼抢进魔洞的白彝女子们想出了除魔的法子。这些女子,被魔鬼抢进魔洞后,手脚让魔鬼用大铁链子锁住,不能自由行动。魔鬼整天吃饱喝够了,睡够了,就无休止的折磨这些善良的女子们。把他们折磨够了,又强迫她们为它唱歌取乐。女子们唱起歌来,魔鬼边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这些女子们决心要逃离魔洞,与亲人团聚。她们请蜜蜂把魔鬼喜欢在歌声中睡觉的事转告给洞外的亲人,让他们寻找机会杀进洞里来灭除魔鬼。
洞外的白彝人从蜜蜂捎来的口信中知道了魔鬼洞中的情况后,又请蜜蜂传信给洞中的女子们,要她们听到洞外二胡拉奏的调子后,就在唱歌催魔鬼入睡,并做好准备除掉魔鬼。
到了冬至节那天,人们按照商量好的办法选了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开始营救行动。当洞外小伙子的二胡声响过三遍后,洞内的女子们也唱起了魔鬼喜欢的山歌。等魔鬼入睡后,洞外的小伙子们举着火把,拿着长矛,挥舞着砍刀,一起冲进魔洞,魔鬼还未从睡梦中惊醒就被砍成肉泥了。
他们用砍刀砍断了锁住女子的铁链,这些女子由于长期被锁在魔洞里,走不动路,就他们的小伙子们就背着他们出魔洞。一人背一个女子,这些女子就和这些背她们的小伙子分别选择一个地方住下来,结成夫妻。自此,白彝人抢婚的习俗兴起来了。
彝族抢婚的内容
彝族支系较多,有撒尼、撒梅、阿细、白彝等,过去白彝有抢婚的习俗。对于男女双方婚前已订婚。抢婚前,男方约一些自己的伙伴,在女方家屋前屋后整夜整夜地拉二胡。这时女方父母对自己女儿防范很紧,女子也不敢对外面拉二胡的人有所表示。直到女方父母被男子们长时间的二胡声弄得渐渐失去戒备,对女儿的管束也渐渐放松了。这时女儿趁父母不注意,向屋外准备抢婚的小伙子们发出信号,小伙子们便一哄而入,把新娘抢走,由新郎把新娘背着,其余人则阻止新娘的父母和亲属。一旦男方把新娘抢到家里就算成亲了。其实,这种“抢”只是一种形式,一般都是有意抢,而防着无心防。
抢婚作为一种古老的婚姻形式,最早带有强制性,到了后世才成为象征性的表演。另外,枪婚作为一种婚姻仪式,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彩礼也很少。所以多为家景贫寒者所采用。现代社会中自由婚姻增多,因此抢婚实际上已失去它原来的意义。
彝族抢婚这种历史悠久的祝福形式现在已经没有最初的那种意义了,现在只是一种对新人的祝福,在婚礼当天彝族人都热热闹闹的进行这些婚礼习俗,大家全身心的放松,来表达自己对新人的祝福,是彝族文化的传统习俗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彩多姿的主要表现形式。
彝族为什么会有抢婚习俗? (三)
贡献者回答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还处在奴隶社会,在奴隶主的统治下。奴隶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一个女奴的身价值十五六只羊,十几个青壮年男奴隶还敌不上一匹好马的价值。在婚姻制度上,买卖婚姻是奴隶制婚姻形态的主要特征之一。
凉山彝族的婚姻形式,除包办婚姻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形式的婚姻形态。如姑舅优先婚(姨表不通婚)、转房制(兄亡弟娶其嫂)以及不落夫家习俗等均有流传。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抢婚习俗。
彝族的抢婚,分暴力抢婚与模拟抢婚两种。前者往往不经过媒聘,纯粹诉诸武力。抢亲后通过媒人说合;如果男女两家得到谅解,便可正式成婚;如果说合不成,也可能因此结下怨恨,有的甚至男女两家进行械斗,长期打冤家。这种暴力抢亲的习俗今天在彝族地区已很少见到。更多的情况下是模拟式的带闹剧色彩的“抢婚”。
正式婚娶时,还要演一出抢婚闹剧,但这次不是在女家,而是在娶亲途中。这天,新娘打扮一新,女家派人将她送至半路,男方家在半路抢亲,抢婚变成一种交接仪式。
彝族居住在云南、贵州两省的约有300万人。居住虽然比较分散,但传统的婚俗却大同小异。抢婚习俗在云南、贵州彝族地区也有流传。云南彝族在姑娘出嫁的十多天之前,寨子里的青年男女早就做好了泼水准备。他们往往在娶亲者必经的路口上设卡,在那里钉下木桩,拴上绊索,几十桶水放在路边,迎亲者很难逃脱。一般来说,迎亲时的泼水是泼清水,就是十冬腊月也不能免去这一仪式。彝族认为,给迎亲者泼的水越多,将来的婚姻越幸福。
抢婚是一种古老的婚姻形式,最早是带有强制性的,到了后世才成为象征性的表演。另外,抢婚作为一种婚姻仪式,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彩礼也很少,所以多为家境贫寒者所采用。现代社会中自由婚姻增多,因此,抢婚实际上已失去它原来的意义。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抢婚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维衡众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