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个人意识的提升,晚婚晚育已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响应这一变化并保障职场人士的权益,晚婚晚育假应运而生。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个体选择的尊重,还为那些选择在事业稳定后步入婚姻殿堂或迎接新生命的群体提供了必要的休息和调整时间。它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职场人士的生活,让他们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
关于晚婚晚育假 (一)

优质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之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其中有一点非常受关注,那就是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对此,有人解读认为,原来的 晚婚晚育假已经取消,真的是这样吗?
一、关于晚婚晚育假
1、晚婚和晚育相关但是两码事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在修法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初育年龄则约为26岁,针对这种新的生育行为的情况,国家也不再专门鼓励晚婚晚育。
由于现在国人的生育越来越晚,因此对于晚婚晚育的福利非常关心。但实际上,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成两部分,一是晚婚,二是晚育,二者虽然有关系,但也不是一码事。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男子为满22周岁、女子为满20周岁。对于晚婚晚育年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之前的文件精神,晚婚晚育年龄一般是在法定年龄之后三年结婚为晚婚,也就是男子25岁,女子23岁。按照正常生育的生理时间,晚育时间较晚婚略晚一年左右,也就是女子24岁左右。
2、取消晚婚假?没那么简单
首先说晚婚,计生法修改之后,晚婚假是不是取消了呢?实际上对于晚婚晚育假问题,《婚姻法》和修改之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都有涉及,《婚姻法》的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修改之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这次修改的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并没有修改,因此晚婚的福利并不能简单地说就取消了。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李也表示,“晚婚属于婚姻法的范畴,计生法管不了,因此不存在取消晚婚假的问题”。 挽回你用对方法了吗6步走教你针对性挽回
但是看遍婚姻法的条文,并没有哪一条具体规定晚婚假多少天,只有抽象的说法。其实,晚婚假多少天是各地计划生育条例自行规定的,时间也不一。比如北京上海,晚婚假期就是7天,加上正常的婚假3天,一共是10天。而安徽,正常婚假三天,如果是晚婚再延长20天,一共为23天。因此,计生法修订之后,晚婚假期是否取消,还要看各地立法机关是否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目前,不能就简单地说晚婚假期已经取消了。
3、晚育假也没有了?或许只是名称上
根据新修改的计生法,并没有提到晚婚晚育假的问题,只是说“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就可以延长生育假的奖励”。从字面上理解,不会单独鼓励晚育。但专家认为,本次修改计生法的逻辑就是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全面二孩,也就是要鼓励生孩子。无论是生一个孩子还是生二胎,都符合法律规定,从法律上讲显然也符合延长生育假的奖励。
从鼓励生育这一精神可以看出,晚育假期在字面上不存在换来的应该是普遍延长生育假,这是大概率事件。否则在当下晚育已经常态化的背景下,如果再缩短生育假期,有违鼓励生育的精神,更何况没有一胎又何来二胎。
国家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大 (二)
优质回答国家晚婚晚育年龄为:男性晚婚年龄为25周岁,女性晚婚年龄为23周岁。 详细解释如下:
国家对于晚婚晚育的年龄有明确规定。根据不同性别,男性晚婚的年龄定为25周岁,女性晚婚的年龄定为23周岁。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倡导年轻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结婚时间,确保在身心成熟、经济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步入婚姻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此外,晚婚还能够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这些规定在法律法规层面得以体现,各地区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婚姻和生育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虽然国家规定了晚婚年龄,但实际选择何时结婚和生育的决定权在公民个人。国家在鼓励公民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尊重个人的选择,鼓励公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决定。
因此,关于国家晚婚晚育年龄的规定,主要是基于人口政策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设定的。目的是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何为晚婚晚育?有什么相关的政策? (三)
优质回答一、 晚婚 晚 育政策 晚婚晚育政策是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晚婚 1、晚婚的定义。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2、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 结婚证 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 再婚 ,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 晚婚年龄 ,也不属于晚婚。 (2)初婚年龄不能以举办婚礼的日期来计算。 (3)法定结婚年龄是《 婚姻法 》规定的最低 结婚年龄 。晚婚年龄是计划生育 法规 所规定的提倡结婚年龄,在 男女法定结婚年龄 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 4、晚婚奖励 (1)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增加 婚假 一周;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 晚婚假 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 (2)增加假期期间的 工资 、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 年终奖 等。 (二)晚育 1、晚育的定义。女年满24周岁的初育为晚育。 2、初育年龄的计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 (2)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初育(第一次生育)。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较好效果。曾生育过孩子,再婚后女方虽然是初育并且已达到 晚育年龄 ,也不属于晚育。 (3)晚育应大力提倡,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方式。 4、晚育奖励办法 (1)符合晚育年龄的夫妻,女方增加 产假 15天,男方给予假期3天;享受3天假期的男方必须是初婚者或未生育过孩子的再婚者,必须有女方所在单位出具晚育的证明。 (2)女方15天假期应当在规定的产假后连续使用。男方3天假期应当在女方产假期间使用。 (3)增加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 何为晚婚晚育 的政策。由此可知, 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以及相关内容晚婚晚育的奖励办法的介绍,为大家作参考。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晚生晚育的利弊有哪些呢? (四)
优质回答晚生晚育是指生育年龄偏大的女性选择较晚的时间生育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女性选择推迟生育,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然而,晚生晚育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首先,晚生晚育的利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基础更稳固:晚育的女性通常在经济上更为独立和稳定,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这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
事业和家庭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在职场上的经验和地位往往更加稳固,这有助于她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晚育可以让女性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后再考虑生育,从而减少因生育而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成熟度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在心理和情感上会更加成熟和稳定。晚育的女性在育儿方面可能会更加理性和有耐心,能够更好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晚生晚育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生育风险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逐渐下降,怀孕和分娩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
孩子的成长环境可能受影响:晚育的女性在生育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育儿年龄阶段,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质量。例如,晚育的父母可能在精力和体力上不如年轻父母,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陪伴和关注。
社会压力增大:在很多文化中,晚婚晚育往往被视为不寻常或不正常的行为,这会给晚育的女性带来一定的社会压力和歧视。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晚生晚育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在选择是否晚育时,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规划做出明智的决策。无论选择何时生育,都应该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晚育女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她们的偏见和歧视。
明白关于晚婚晚育假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维衡众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