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家庭法律问题时,经常会遇到“抚养权”和“监护人”这两个概念。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它们是同一回事,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抚养权主要是指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照顾和抚养的权利与义务。而监护人则更侧重于法律上的定义,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因此,虽然抚养权和监护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重叠,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 1、抚养权和监护人一样吗
- 2、监护权大于抚养权
- 3、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是什么
- 4、抚养权与监护权没有区别吗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抚养权和监护人一样吗 (一)

答抚养权和监护人不一样。以下是抚养权和监护人的主要区别:
1. 权利性质: 监护权:是法定权利,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具有国家的强制性,体现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 抚养权:多为协商或裁判授权的结果,主要关注的是子女的生活、成长和教育等方面的照顾。
2. 权利内容: 监护权:涵盖了更广泛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等。 抚养权:更侧重于子女的日常生活照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抚养责任。
3. 权利主体: 监护权: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通常由父母共同行使。若父母一方去世或丧失监护能力,另一方则成为唯一监护人。在特殊情况下,如父母均丧失监护能力,其他近亲属或有关组织也可能成为监护人。 抚养权:在父母离婚的情况下,抚养权可能归父亲或母亲一方,或者双方共同抚养。抚养权的归属通常基于子女的最佳利益原则进行协商或判决。
4. 法律依据: 监护权:主要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抚养权:除了《民法典》外,还可能涉及《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子女抚养的具体规定。
综上所述,抚养权和监护权虽密切相关,但并非相同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明确两者的权利和义务。
监护权大于抚养权 (二)
答法律分析: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 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从这个意义来讲,监护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是什么 (三)
答一般来说,这个监护权和抚养权的区别是:这个监护权是比抚养权更重的,抚养权多数是作为义务对待、一种权利、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来的,而这个监护权属于法中的身份权,但有监护权不代表有抚养权。 一、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是什么
孩子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孩子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所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还是在争取孩子抚养费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所以说,孩子抚养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
孩子监护权是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另外,“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这就是说,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监护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父母双方对子女的监护权是平等的,除因死亡、或父母子女关系的依法终止、或监护权被依法剥夺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剥夺和限制。所以,无论离婚与否,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有监护权和承担监护人义务。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剥夺,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监护权。
二、抚养费相关给付规定
子女抚养费的给付,一般由父母双方协商为好,协商时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婚姻法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未作任何确定性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1、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比例。
2、抚养费的给付办法,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
3、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养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不予准许。
4、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子女,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子女虽满18周岁但尚未独立生活的,如父母有给付能力,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综上所述,这个抚养权与监护权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有监护权不代表有抚养权,但是有抚养权的就一定有监护权的,不过孩子抚养权和监护权对于父母亲任何一方来说都很重要,只关注孩子抚养权或者监护权都是有失偏颇的,对于孩子成长,社会和家庭都应该有所关怀,抚养和监护小孩都是家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抚养权与监护权没有区别吗 (四)
答抚养权与监护权在概念上存在区别。
法律定位不同:监护权是法律赋予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身份权利,主要体现在对子女的管理和保护。而抚养权虽然更多被视为一种义务,但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权利属性,特别是与人身权利紧密相关。权利属性不同:监护权更侧重于法律上的监护职责,是对子女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的权利。而抚养权则侧重于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和养育。关系不同:拥有监护权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时拥有抚养权,反之亦然。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来明确各自的抚养权和监护权。
综上所述,尽管抚养权与监护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但它们在法律定位、权利属性以及实际操作上均存在差异。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抚养权好还是监护权好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维衡众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