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是责任还是义务 (一)

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是责任还是义务

最佳答案父母养孩子的义务是到18岁。一般情况下,子女年满18周岁,父母不再负担抚养义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抚养义务到子女独立生活为止。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有期限的。子女在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是绝对的。子女在已满18周岁的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则是相对的。就是只有对虽已成年但尚未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父母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独立生活,是指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具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并非是以结婚成家为标志。

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抚养教育法定义务,也可以视为完成或基本完成。

已经成年,而且已经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虽未结婚,但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父母已经尽了抚养责任,除非丧失了劳动力,否则父母已没有抚养的法律义务了。

离婚子女抚养费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按照月总收入的20到30%的比例判决。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对于高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高于上述幅度的,可突破上述幅度,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3000元/月;

3、对于低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低于上述的幅度的,如有较多其他财产的,可不按上述比例而按上述幅度判决,以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如财产不多或无财产的,结合抚养人的抚养能力,可不按上述比例而低于上述幅度判决,以保障子女的最低生活水平;

4、对于无收入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如具有劳动能力的,原则上应支付子女抚养费,因抚养子女是父母的义务,不能因暂时无收入而免除其义务,应保障子女的最低生活水平;

5、对于子女患重病、出国读书等特殊情况,可超过上述幅度判决。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是责任还是义务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五十八条

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孩子抚养到十八岁后归谁 (二)

最佳答案子女已满18岁后,已经成年,一般没有抚养权了,不需要抚养。

但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女已满十八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需要再由父母进行监护了,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法院也不会对成年子女进行判决。抚养权的判决对象是未成年孩子。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直至子女成年。这里的“成年”是指年满18周岁。因此,从法律层面来说,孩子抚养到十八岁后,父母的责任就完成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完全独立生活,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独立能力,如学业、工作、经济状况等。

其次,孩子抚养到十八岁后归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父母的经济能力和抚养意愿: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能力并且愿意继续抚养孩子,那么孩子可以选择继续与父母生活。但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照顾年迈的父母等。

2、孩子的独立能力: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完成学业、找到工作等,那么孩子可以选择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但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承担一定的生活压力,如租房、生活费用等。

3、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选择离开父母,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生活不稳定、心理压力等。

4、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可以由父母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判决抚养权的归属。

综上所述,孩子抚养到十八岁后归谁,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具体来说,需要根据父母的意愿、孩子的独立能力、社会环境以及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沟通和理解,才能找到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一条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 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离婚后孩子抚养到18岁后还要继续吗 (三)

最佳答案离婚后孩子已经18岁不需要支付抚养费。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

离婚的直接法律后果之一,是父母亲权的变更,而不是亲权消灭,亲权内容的部分变更,是直接抚养人由原来的双方变更为单方,监护人也由原来的双方变更为单方。亲权的整体不因离婚而改变,仍然是由父母双方共同享有,只是没有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当事人行使亲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第三十七条 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离婚后给孩子拿抚养费的年龄有限制吗? (四)

最佳答案离婚后给孩子拿抚养费的年龄一般有限制,但存在特殊情况。

一般情况: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后,父母需要为孩子支付抚养费直至其年满18岁。这是法律规定的一般原则。

特殊情况:

如果孩子在年满18岁后仍然没有自立能力,例如因为身体残疾、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父母应当继续支付抚养费。这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结:离婚后给孩子拿抚养费的年龄限制通常是到18岁,但如果孩子没有自立能力,父母可能需要继续支付抚养费。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对于离婚后孩子抚养不起怎么办,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维衡众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