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它的真正来历源自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最初,它是以“祭月节”的形式存在,节期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之日,人们通过祭月的仪式,表达对“月神”的崇拜与敬仰。后来,这一节日逐渐演变为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是中国人寄托思念、祈盼团圆的重要时刻,各种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也随之流传至今。
- 1、中国中秋节的来历?
- 2、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多个答案解析导航:
中国中秋节的来历? (一)

答中秋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帝王祭月礼制: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说明在周代时已有中秋节的雏形。
贵族和文人学士的仿效: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帝王的祭月习俗,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进行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逐渐传到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已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宋明清时期的盛行:中秋节在宋朝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此外,中秋节还与一些丰富的传说故事相关:
嫦娥奔月: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得到不死药,但舍不得撇下妻子嫦娥,便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时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吞下不死药后,身子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最终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得知后,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遥祭,百姓们也纷纷效仿,从此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一棵繁茂的桂树,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这个人名叫吴刚,因犯了错误被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相传在元代,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为了传递消息,军师刘伯温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起义成功后,朱元璋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二)
答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其根源可追溯至古代对月的崇拜,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周礼》与《礼记·月令》中,我们便能觅得“中秋”一词的最初踪迹。据古籍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一年之秋的中旬,故得名“中秋”。
关于中秋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自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据《礼记》记载,天子在春季祭日,秋季祭月,这种习俗在春秋时代便已开始流行。随后,贵族、官吏及文人学士纷纷效仿,这一传统逐渐渗透至民间。
另一方面,中秋节的起源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而“秋”字本身就蕴含了庄稼成熟的意象。八月中秋,农作物与各类果品相继成熟,农民们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之情,便将这一日定为节日。农历八月位于秋季之中,十五日又恰为这月之中,因此中秋节也承载着古人“秋报”的传统。
历史学家们还提出了另一种有趣的观点:中秋节可能与隋末唐军的一次军事行动有关。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为灵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饷,此举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还增强了士气。这一事件或许为中秋节的习俗增添了一抹军事色彩。
至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据历史学家推测,它最初由宫廷文人发起,后逐渐流传至民间。早在魏晋时期的《子夜四十歌》中,便有描写赏月之景的诗句。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已成风尚,众多诗人的笔下留下了咏月的佳作。中秋节作为固定节日的确立,可追溯到《唐书·太宗记》的记载。传说中,唐玄宗梦游月宫,得霓裳羽衣曲,这一事件进一步推动了中秋节在民间的盛行。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维衡众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