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八小时之外”的自我 (一)

贡献者回答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作风上的“小事小节”看似“无关痛痒”,殊不知,腐化堕落往往源于小事小节的失守。一杯酒、一顿饭、一场牌,常常就撕开了从违纪到破法的“口子”。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八小时之外”是小事小节问题高发时段,倘若一开始不引起警惕、不加以抵御,小事小节就像藤蔓一样,会不断蔓延发展出不顾原则、失去底线的腐败毒瘤。
“八小时之外”,要慎独。《礼记·中庸》记载:“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的是君子在无人监督时无人监督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失德失范之事。党员干部手握公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八小时之外”,想法设法展开“围猎”。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纪法明镜高悬心中,为官做事牢记胸中,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八小时之外”,要慎微。《后汉书》有云:“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表明的是祸患危亡多是起于忽微细节、芝麻小事,因此要谨慎对待和正确处理任何一个小事小节。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修身明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常掸心灵灰尘、常扫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及时修补防范行为漏洞。
“八小时之外”,要慎友。《荀子·大略》所言:“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指出的是要交良友,去邪佞友,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党员干部要慧眼识珠、精准识别假借交友之名、披着人情往来外衣的“围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乐交诤友,善交益友,持续净化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无论是“八小时之内”的工作,还是“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都要做到原则不能破、纪律不能越、规矩不能坏。
党内第一次提出八小时外监督是在什么时候 (二)
贡献者回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其中的“生活状况”就是指“八小时之外”的状态。党的“六大纪律”中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都可在“八小时之外”具体呈现。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党内监督没有禁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也不能成为“禁区”,应当予以重视和加强。
八小时之外如何加强自我管理 (三)
贡献者回答八小时之外加强自我管理,关键在于制定明确计划、培养良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持续学习提升。
首先,制定明确的计划是加强自我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余的时间虽然属于个人,但若无合理规划,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目标和生活需求,为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制定详细计划。例如,设定每日阅读一小时的目标,或者每周安排两次健身活动,这样不仅能有效利用时间,还能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序。
其次,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习惯的力量在于其持续性和稳定性,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比如,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则能培养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再者,保持身心健康是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我们应该注重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进行户外活动或学习冥想等方式来舒缓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同时,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均衡,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最后,持续学习提升是加强自我管理的长远之计。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或者参加在线课程和行业研讨会等,以拓宽视野、提升竞争力。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不仅有助于职业发展,还能让个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八小时之外的自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时间规划、习惯培养、身心健康和学习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八小时之外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维衡众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