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存款与集资诈骗的区别 (一)

贡献者回答非法吸收存款与集资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
1.客观层面特征各异。
2.主观认识不同。
前者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即使未实际得利也构成本罪;
后者则意图将所集资金据为己有,间接故意及过失均不符合该罪定义。
3.概念界定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 (二)
贡献者回答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是金融犯罪领域的重要罪名,但两者存在显著区别。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其本质在于“诈骗”,即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其本质在于“非法吸收”,即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1.犯罪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他们通常会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个人挥霍、偿还个人债务或单位拆东墙补西墙等。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意图还本付息,其资金通常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
2.行为特征不同:集资诈骗罪以集资之名行诈骗之实,即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如虚构投资项目、夸大投资回报等,以吸引投资者。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如未经批准擅自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等,且不以使用欺诈手段为要件。
3.侵犯的客体不同: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秩序,而且侵犯了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1.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的法律后果更为严重,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区别? (三)
贡献者回答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对象和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上:
犯罪对象不同:
集资诈骗罪:其犯罪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这些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这意味着集资诈骗罪往往涉及向广大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诈骗罪:其犯罪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诈骗行为人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
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不同:
集资诈骗罪:其行为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且通常伴随着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特征。集资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因其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资金,故在刑法中被特别规定。诈骗罪: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这种交付可以是出于投资营利的目的,也可以是购买某物的目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加广泛,不限于集资行为。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在犯罪对象和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法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准确区分和定罪量刑。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 (四)
贡献者回答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分为:
1、侵犯的客体不同。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双重客体,其既侵犯了国家有关集资的金融管理制度,而且亦会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却是单一的,即为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管理制度。
2、犯罪的目的不同。
3、侵犯的对象不同等。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完全仿造银行吸收存款的做法,以确定的存款期限、利率,面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变相吸收存款”,是指行为人为回避以“存款”的形式吸收公众资金引起麻烦,受到追究,在未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开办所谓的“基金”或“基金会”等,再以此名义“合法”地吸收公众资金以开展所谓活动,还有的以吸收投资,扩大企业再生产为名,无固定利率,年底分红,实际许以高出银行利率很多的股息,吸收公众存款。后者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使用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额的一种手段。“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
3、主观方面不同。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但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已获利,获利数额大小,甚至亏损,资不抵债,都不影响罪名的成立。只有达到“扰乱金融秩序”的程度的,才构成犯罪。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犯罪。按照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非法吸收存款与集资诈骗的区别,维衡众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