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员工职务侵占这一严重问题时,企业应采取果断且合法的措施予以应对。一旦发现员工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物,企业应迅速行动,首要任务是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如账目记录、文件资料等,确保每一项指控都有据可查。随后,企业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查明事实真相。在处理过程中,企业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嫌疑人返还侵占的财物,以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 1、员工职务侵占怎么处理
- 2、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 3、山东省冠县职务侵占25万已退10万会被量刑多少
- 4、职务侵占罪的认定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员工职务侵占怎么处理 (一)

优质回答员工职务侵占应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具体来说:
定性分析:
主体要件: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这是构成该罪的特殊主体要件。犯罪对象: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且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结合参考信息,如果该名员工存在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企业财产的行为,那么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要件。
处理措施:
报案处理:一旦发现员工存在职务侵占行为,企业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公安机关能够及时介入调查。法律追究: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取证后,如确认该员工存在职务侵占行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内部整顿:在处理职务侵占案件的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例如,可以加强对员工的法制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管,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
注意事项:
在处理职务侵占案件时,企业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采取过激行为或非法手段。企业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证据材料。在法律程序进行期间,企业应尊重法律程序,不得干扰或阻碍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员工职务侵占应依法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企业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并加强内部管理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二)
优质回答有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吞公共财产,非法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或将构成职务侵占罪。那么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下面我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眠一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应当注意,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本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了一个幅度,即非法占有的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的,应当追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会同当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的范围内,及时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数额标准,并上报备案。
相关知识: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如何定性处理
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公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全案郁定侵占罪;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分别定罪,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定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定侵占罪。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四)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五)本罪与侵占罪的界狠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
4、本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后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本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后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可以找
山东省冠县职务侵占25万已退10万会被量刑多少 (三)
优质回答山东省冠县职务侵占25万已退10万,其量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而言,可能会面临较重的刑事处罚。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职务侵占罪的定性: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在本案中,涉案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物25万,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量刑考虑因素:
侵占金额:25万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是量刑的重要考虑因素。退赃情况:虽然已退还10万,但仍有15万未退还,退赃情况对量刑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完全抵消其犯罪行为。侵占款项性质:若侵占的是公款或救济款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款项,量刑可能会更重。因为这类款项往往涉及公共利益或弱势群体,其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其他情节:如犯罪手段、犯罪动机、对被害单位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等,也会作为量刑的参考因素。
可能的量刑范围:
由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因地区、案件具体情况等因素而异,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量刑结果。但根据涉案金额及退赃情况,以及可能涉及的款项性质等因素,涉案人员可能会面临较重的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等。若侵占的是救济款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款项,量刑可能会更重,甚至可能面临无期徒刑等严厉处罚。
法律建议:
涉案人员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争取从宽处理。同时,应尽快退还剩余侵占款项,以减轻其犯罪行为对被害单位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山东省冠县职务侵占25万已退10万的案件,其量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而言,涉案人员可能会面临较重的刑事处罚。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 (四)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 2、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5000元至1万元的。因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省对数额较大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普遍高于原定的5000元。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法律客观:
认定 (一)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如何定性处理 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按主犯的基本特征定性,如主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那么同案犯都定贪污罪;如主犯的身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同案犯定侵占罪。另一种意见是: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公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全案郁定侵占罪;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分别定罪,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定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定侵占罪。我们基本倾问于第二种意见,实践中仅供参考。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四)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五)本罪与侵占罪的界狠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4、本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后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本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后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相信关于职务侵占罪构成的要件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维衡众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