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节点是怎么规定的 (一)

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节点是怎么规定的

最佳答案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节点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之后,诉讼时效要整个重新开始计算的,可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比较多,例如向对方当事人下发了律师函,那么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的时间就是正式下发律师函以后的第2天。

一、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节点是怎么规定的

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节点是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承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二、民事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它适用于法律没有作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由此可见,时效中断以后重新计算的节点是不确定的,因为在时效进行期间的任何阶段,双方当事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导致时效中断。不同于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的这些法定事由,仅限于时效快到期以后的6个月之内,但时效的中断比较灵活。

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多久 (二)

最佳答案一、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多久

1、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是三年。存在法定情形的,诉讼时效期间会重新进行计算,这里的重新计算是指之前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限已经完全失效,然后从头开始计算,目前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三年,因此重新计算的时间也是三年,三年后诉讼时效届满。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欠条诉讼时效中断后,何时开始重新计算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撤诉属于诉讼时效中断吗 (三)

最佳答案撤诉属于诉讼时效中断。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诉讼时效中断的定义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由于发生了法定的特定事由,导致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待该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起算。这一制度的设计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长时间未行使权利而导致权利丧失。

二、撤诉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总则》(现已被《民法典》替代,但相关规定在《民法典》中得以延续)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当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无论诉讼结果如何,只要诉讼程序启动,即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因此,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而后又选择撤诉,这一行为同样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三、撤诉后诉讼时效期间的重新计算

一旦因撤诉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待撤诉这一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起算。这意味着,权利人可以在撤诉后的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撤诉确实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之一,权利人可以通过撤诉来中断已经开始的诉讼时效期间,并在撤诉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怎么理解 (四)

最佳答案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怎么理解如下: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具体来说,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诉讼时效会中断并重新计算:

起诉: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是否胜诉,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请求:当事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同意履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义务人主张时效抗辩: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义务人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其他法定事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法定事由,如权利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时间是从中断事由结束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而不是从之前的时效期间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意味着,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当事人可以在中断事由结束后的合理时间内提起诉讼,并享受剩余的诉讼时效期间的保护。

总之,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是指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这一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诉讼时效中断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维衡众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