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不知情没有获利怎么判、帮信罪一般不立案的原因

### 探讨帮信罪不知情没有获利如何判决及帮信罪一般不立案的原因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也随之成为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罪名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帮信罪在当事人不知情且没有获利的情况下如何判决,并分析帮信罪一般不立案的主要原因。####帮信罪不知情没有获利怎么判
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当事人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并不知情,且未从中获利的情况。对于此类情况,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帮信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若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对他人利用网络犯罪毫不知情,不存在故意或过失提供帮助的行为,那么根据法律规定,不应被定罪量刑。这意味着,若经司法机关认定行为人确实不知情,将不会被判刑。然而,若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的不知情,或者证据显示其应当知情却装作不知,那么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即使行为人没有获利,但只要其行为符合帮信罪的“情节严重”标准,仍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刑罚。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包括为三个对象提供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等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无获利是一个从轻情节,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行为的性质、危害后果、主观故意以及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情节来确定刑罚。####帮信罪一般不立案的原因
帮信罪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只要涉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就一定会立案。根据相关规定,帮信罪不立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未达立案标准: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具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性质,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例如,行为人仅为一人提供了少量的技术支持,且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支付结算金额未达到二十万元等标准,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不构成帮信罪,因此不予立案。2. 缺乏犯罪事实:这是指行为主体主观上无故意,即不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在此情况下,即便行为人客观上提供了帮助行为,但由于缺乏明知要素,也不应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3. 证据不足:如果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证据不足以证明行为人构成帮信罪,或者无法查清行为人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那么也会因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予立案。此外,还存在一些法定不追诉情形,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等。在这些情况下,即使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帮信罪的构成要件,也可能因法律规定而不予立案或不起诉。综上所述,帮信罪的判决和立案标准都受到严格法律规定的约束。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和公安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和处理决定。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维衡众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帮信罪不知情没有获利怎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