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法律知识的资料
- 2、你一定要知道的10条法律知识
- 3、法律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 4、法律常识是什么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关于法律知识的资料 (一)

优质回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2、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3、法律可以划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截至2019年11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
你一定要知道的10条法律知识 (二)
优质回答生活中的10条法律小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生活中的10条法律小知识
1、小孩横穿马路致人损害,谁赔《民法典》1188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2、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继承的一种基本方式,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或遗嘱无效时,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3、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的范围,是指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可供继承人继承的遗产,并非被继承人的任何财产都可由继承人继承。
死亡抚恤金是社保部门给予死者张某直系亲属的财产,不是遗产,属于死者的近亲属共有,但可以参照遗产分割原则进行处理。生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中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一般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4、如何从法律上判断民间借贷约定利率是否合法民间借贷属于高风险事件,法律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为限。2020年8月20日,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5、改嫁媳妇赡养公婆是否可继承房产《民法典》第1129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6、帮骗子隐藏财物有罪吗《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论处。
7、调戏女青年只是寻开心的小事吗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有期徒刑。
8、兄弟姐妹有无相互抚养的责任我国民法典明文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之劳动能力又缺之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兄弟姐妹,同出一源,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关系十分密切,当面对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负担未成年的弟妹的时候,不能不念骨肉之情而置之不顾。
9、“罚者不打,打者不罚”的论调有法律根据吗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两种承担方式,一般民事责任以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为原则;而刑事上对犯罪分子的就不仅是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给予最严厉的惩罚。“罚者不打,打者不罚”是犯罪分子毫无根据的狡辩。
10、和现役军人结婚须更自律我国法律对军婚给予特殊保护,刑法第259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军人职业和使命的特殊性,决定其婚姻家庭关系不同干普通家庭。
现役军人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庭,艰苦奋斗。对军人婚姻家庭的破坏,严重伤害军人及其亲属的感情,影响军人安心服役,进而影响部队稳定和战斗力。
法律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三)
优质回答法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的定义与功能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提供行为准则,明确社会成员的行为界限。 具有规范行为、保护权益、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等多种功能。
2. 法律体系与法律关系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律规范的总体,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部门法。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结果,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权利与义务 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可以享受的利益范围,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义务是法律要求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如纳税、抚养子女等。
4. 法律制定与实施 法律的制定遵循严格的立法程序,通常由立法机关进行,确保科学性和民主性。 法律的实施通过司法和行政执法来实现,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法律的适用遵循平等原则,确保公正公平。
法律常识是什么 (四)
优质回答法律常识是指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它关乎公民的权益、义务和法律责任,对于保护自身权益、遵守社会规范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法律常识的主要内容:
宪法常识:
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政权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要性:了解宪法有助于公民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框架。
民法常识:
定义: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民事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内容。作用:掌握民法知识可以帮助公民维护个人权益,避免民事纠纷,并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刑法常识:
定义: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应负的法律责任。重要性:了解刑法有助于公民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避免触犯法律,并在遇到犯罪行为时能够正确判断并寻求法律帮助。
行政法常识:
定义:行政法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责以及行政行为。作用:了解行政法有助于公民遵守政府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能够判断其合法性。
经济法常识:
定义:经济法规定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合同、公司、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重要性:学习经济法有助于公民参与经济活动,了解经济法规,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诉讼法常识:
定义:诉讼法规定诉讼程序和权利义务,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作用:了解诉讼法有助于公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诉讼过程中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综上所述,法律常识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有助于公民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有关法律的知识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维衡众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