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过户新政策9月1日开始 (一)

房产过户新政策9月1日开始

优质回答2021年房产过户有继承、赠与、买卖三种方式,而在9月1日新契税法正式实施开始,房产过户的契税费用又有了一定的变化,合法继承房产以及夫妻之间房产过户不需要缴纳契税了,房产过户新政策9月1日开始实施,2021年9月新房产政策出台是什么?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房产过户新政策9月1日开始

新《契税法》新增加两种免征契税情形,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的,或者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免征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契税:

1、第一种:夫妻房产过户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实际现行的契税法也是规定夫妻之间进行房产过户也是免征税费的。小编的朋友爸妈离婚了,她爸爸把房子过户到了她妈妈名下,当时就是没有缴纳任何过户费。

2、第二种:合法继承人继承房屋

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也就是说当你父母过世之后,没有立下遗嘱,但你是其法定继承人,在继承爸妈的房产时是无需缴纳过户费的。现行的契税法是需要立遗嘱才不需要缴纳过户费,没立遗嘱继承父母的房产是需要缴纳过户费的。

关于夫妻间过户、法定继承人继承免征契税的情形,实际上现在也在实行,但是都是以通知的形式规定,此次正式纳入《契税法》中。

关于免征的情形,《契税法》第六条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契税: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军事设施;

(二)非营利性的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养老、救助;

(三)承受荒山、荒地、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

(四)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

(五)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企业改制重组、灾后重建等情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契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1年9月新房产政策出台

1、《契税法》第二条将《契税暂行条例》第二条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修改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即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受让方也应当依法缴纳契税。

2、重新确定契税税率的决定权,由省级政府变更为省级人大常委会。

3、《契税法》中契税的征收主体发生变化,由“土地、房屋所在地的财政机关或者地方税务机关”统一为“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税务机关”。

4、《契税法》新增加两种免征契税情形,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的,或者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免征契税。

5、《契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在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前申报缴纳契税;未按照规定缴纳契税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

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房产过户新政策9月1日开始”的相关内容。

房产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 (二)

优质回答1986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房产税条例》(国发[1986]90),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房产税进行立法。不过,该条例当时并未对住宅征税,仅对非住宅部分征税。

自那时起,房产税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直到2017年,国家提出了一项新政策,计划对拥有超过一套住宅的个人征收房产税。这一政策旨在调节房地产市场,遏制投机性购房行为。

然而,房产税的全面实施并非一蹴而就。在政策出台之前,上海和重庆两地率先进行了房产税试点。这两个城市的试点政策各有侧重,上海主要针对增量住房,重庆则侧重于存量住房。通过试点,政府可以积累经验,优化房产税的征收方式和税率设计。

尽管房产税在试点城市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全面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如何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房产税在中国的逐步推进,体现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决心。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房产税有望在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家从7月1日起房产新规 (三)

优质回答2025年7月1日起与房产相关的新规主要涉及房地产市场救市和建筑行业规范两方面:

房地产市场救市政策需求端: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逐步放松,多地降低购房门槛,如北京非京籍家庭购房社保或纳税年限要求从连续5年降至3年。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最低降至约3.05%,5年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2.85%,还有契税税率下调等“四个减免”政策以及超50个城市推出购房补贴。供给端:重点支持“好房子”建设,明确开发标准,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项目。优化住宅土地供给,控制供应节奏和规模,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央行“白名单”专项借款扩容至8.5万亿元,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各地细则:武汉落实购房补贴,对首套、二套住房给予契税补助,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补贴;杭州优化土地出让规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西安统一商贷首付比例至15%,出台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建筑行业新规安全生产:全国推广盘扣式脚手架,禁用轮扣式脚手架。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等级全面提升,人员密集场所、高层住宅拟禁用易燃可燃材料,强制采用A级不燃材料。绿色低碳: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节能标准再升级,多项新技术标准实施,推动钢结构与节能技术融合等。资质管理:资质证书全面电子化,如山东省停发纸质资质证书。技术负责人业绩需通过“四库一平台”验真,二级建造师可跨省承接中小型项目。城市更新:2000年前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重点推进民生类、发展类、安全类项目。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计价标准落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全产业链。

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是哪年 (四)

优质回答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主要在2015 - 2016年和2024年推行。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盘活存量,并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写入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随后各地政府推出降首付、减契税、补贴购房等“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全国楼市行情火热,2016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金额突破11万亿。

2024年,“去库存”再次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任务。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政策重点转向去库存。此后,各地推出“以旧换新”、收储商品房、“房票”等政策,9月又打出降首付、降利率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助力去库存。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绝大多数样本城市狭义库存规模有所下降,郑州、青岛、佛山、东莞、南京等地去库存成效明显。

国家新出的房产政策 (五)

优质回答2024 - 2025年国家出台多项房产政策,旨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发展新模式。

2024年主要政策:住建部会同多部门及地方政府打出“组合拳”,政策出台超780条。包括一线城市松绑限购,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有不同程度调整,带动四季度成交复苏;首付比例和利率降至新低,首套、二套最低首付分别降至15%、25%,5年期LPR多次下降;存量房贷利率再下调,减轻购房者负担;取消普通住宅标准并减免税费,提升购房积极性;全面重启“城中村改造”,计划新增100万套并扩围至近300个城市;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设立3000亿再贷款;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核心二线城市放开购房落户,刺激购房需求;多地出台设计新规提高得房率;北京土地出让“不限价”,提升房企拿地积极性。2025年政策方向:一是围绕需求和供给发力。需求端落实“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发挥公积金作用,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并扩大规模;供给端严控商品房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二是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五项要求:优化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2025年5月新政策: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部门将推出8项增量政策及适配融资制度,预计扩大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规模和金额,降低门槛,后续或出台存量配套政策和细则。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房产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少了,维衡众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