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成年伤人怎么判刑的? (一)

如果未成年伤人怎么判刑的?

贡献者回答未成年人伤人判刑情况如下: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会被判刑。在此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如果实施故意伤害行为并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将承担刑事责任。未满十四周岁: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其伤人行为导致他人损害,需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已满十六周岁:不论是伤人还是其他行为,只要构成犯罪,都将承担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刑情况还需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形和构成何罪,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法律倾向于从轻或减轻处罚,并强调家长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在必要时也可由专门机构收容教养。

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 (二)

贡献者回答对于未成年人故意伤人的行为,如果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不会认定构成犯罪,自然也就谈不上判刑的问题。而对于已满14周岁却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故意伤人造成了重伤或死亡结果的,才会认定构成犯罪。究竟我国对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刑处罚呢下面名律师刑事辩护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

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是指被告人实施故意伤害他人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法定的年龄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

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一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4)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伤害手段一般的,可以在十四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一人轻微伤,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每增加一人轻伤,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每增加一人重伤,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4)每增加一级一般残疾的,增加二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一级严重残疾的,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一级特别严重残疾的,增加二年至二年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5)使用刀具等锐器伤人的,每次增加三个月至四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使用枪支伤人的,每次增加九个月至一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3.罪中犯罪情节

(1)雇佣他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对雇佣人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因其他违法犯罪目的而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3)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伤害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4.罪前、罪后量刑情节

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现实中很多人涉嫌故意伤害罪都是因为一时冲动,事后都积极救助被害人,有较好的悔罪表现。未成年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一般都没有犯罪的故意。而根据法律中的规定,即使此时认定未成年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在实际处罚的时候也是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也不能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

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的相关内容,若您还遇到其它不懂的问题,欢迎搜索王平聚律师,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未满14岁故意伤人怎么判刑 (三)

贡献者回答14岁故意伤害造成的轻伤不需要承担责任,14岁故意伤害造成的死亡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未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受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未满14岁,或伤势不够重伤或死亡,无需承担责任。

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因此,未满14岁未满十六岁的人故意受轻伤,不构成犯罪,不受刑事拘留和刑事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可以对其进行治安处罚,至于是否需要治安拘留,是要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对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项目主要有:医疗费、误工期、护理期、养生期、运输期、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未满14岁故意伤人怎么判 (四)

贡献者回答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人,通常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被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他们的行为虽然可能造成了损害,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可以完全不受约束或处理。对于这种情况,未成年的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对受害者进行经济上的补偿。同时,监护人也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教育,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能会决定将这些未成年人送往相关机构进行集中管教与培养。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纠正错误观念,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虽然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在故意伤人的情况下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他们的行为仍然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处理。通过民事赔偿、加强监管和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并推动未成年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15岁故意伤人怎么样判 (五)

贡献者回答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的儿童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即便他们故意杀人,也不会被判处刑罚,但他们的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对被害人家属进行赔偿。

对于15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在法律上,这些未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至今尚未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对于15岁故意杀人的情况,实践中判罚通常在10年左右。

故意杀人行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在中国刑法中,故意杀人罪是少数性质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在某些情节较轻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无论被害人的生命是否真正被剥夺,无论杀人行为处于预备、未遂、中止的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并应当立案追究。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对于故意杀人罪,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并未造成实际死亡,仍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未成年故意伤人怎么判14岁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维衡众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